聯系熱線
液壓單體支護維修工藝及標準? 1、單體液壓支柱拆缷:?? 1.1、首先將其外表煤泥、煤塵沖洗干凈。?? 1.2、將支柱卡在工作臺上或臺鉗上,用沖頭沖出三個彈性圓柱銷,取下頂蓋,用扳手擰下通氣閥,放掉支柱內腔液壓油?? 1.3、用鉗子將手把體中連接鋼絲抽出,從油缸體上退出手把體;打開卸載閥從油缸中拔出活柱體。?? 1.4、拆卸活柱體時用扳手擰下螺釘,取下彈簧墊圈、鋼球,將手搖把裝在曲柄上,?搖動手把沖下活塞取下手把體。?? 1.5、通氣閥的拆卸:拔下端蓋,取出鋼球,用一字形螺絲刀擰下絲堵,取下彈簧、閥芯和頂桿,從閥芯上拔下頂桿。?? 1.6、活塞的拆卸:用手拔下過濾網、導向環,用螺絲刀取下y形圈和皮碗防濟圈。用一字形螺絲刀擰下螺套,取出單向閥彈簧和鋼球。用銅棒或竹棍輕輕敲打鋼球,單向閥座連同托簧和鋼球一起退出。將專用工具漲錐裝在泵套內,用扳手擰動錐套,使漲圈外徑增大,緊壓在泵套上。沖擊漲錐使泵套將活塞中的32×3.5密封圈剪壞,將漲錐連同泵套一起從活塞上抽出。用扳手反向擰動錐套,使漲錐自泵套上退出。?? 1.7、用孔用擋圈鉗取下卸載裝置、孔用擋圈、孔堵。用鉗子拔下卸載裝置上的開口銷。退出方銷、凸輪和卸載環,將大一字形螺絲刀卡在安全閥與閥套一字型槽內,將套筒扳手套在卸載閥座上,擰下卸載閥座,用鋼棒小心退出安全閥。?? 1.8、安全閥的拆卸:將安全閥卡在臺鉗上,用調壓螺絲刀擰下調壓螺絲,??用鑷子將安全閥彈簧、六角導向套取出,取下閥針。從另一頭用扳手擰下連接螺桿,在閥座上裝一舊導向套,用鐵棒(中心帶錐孔)?退出閥座。? 2、清洗、檢驗及修復部件? ????根據拆檢后的情況,立即清洗各部件并清除表面銹蝕,直至留出基體本色,然后交由檢驗人員進行檢驗修復。?2.1、單體活柱外圓的修復? 單體液壓支柱的活柱體工作時伸出油缸1/2到2/3,更容易腐蝕和彎曲,使防塵圈工作環境變差,產生惡性循環,將灰塵和雜質隨著活柱體伸出和縮回帶入油缸內,嚴重影響活塞Y型密封圈密封。所以,修復活柱體應使外圓表面耐磨耐腐蝕,表面粗糙度達到Ra0.8。因此采用如下工藝修復活柱體外圓。?? 篩選,校直→磨外圓→除銹,除油→鍍鐵→磷化→磨外圓φ92h9(?0?-0.087)表面粗糙度Ra0.8→質檢→裝配?2.2、單體柱油缸的修復?? 由于單體支柱易受到活柱體回縮時帶進的灰塵雜質,影響單體支柱密封,所以修復油缸應使油缸內表面耐磨耐腐蝕,采用電鍍方法使其粗糙度達到Ra0.8,采用如下工藝修復油缸內壁。??篩選→按大修標準長度,切掉油缸兩端磨損部分→油缸內壁除油、除銹→兩端分別平頭倒內、外角→工業鍍銅φ100(+0.14??0)表面粗糙度Ra0.8→質檢→裝配。?2.3、頂蓋、底座及手把體的修復?? 機械去繡后清洗,然后干燥處理,特別注意密封區的處理,對于變形嚴重或密封區腐蝕較嚴重的工件,需進行維修處理,對于圓柱銷,需去繡后檢驗其脹量及尺寸,不合格的換新,頂蓋有缺防滑爪時焊接修復。? 2.4、維修過程中一般將全部橡膠件,尼龍件,與連接鋼絲全部更新。? 3、組裝? 3.1、三用閥的組裝???3.1.1組裝前的準備:? ??a、合格的三用閥零件,在組裝前必須用壓力油沖洗干凈,任何有毛刺、鐵屑或生銹的零件均不得組裝;? ??b、裝好全部O形密封圈;? ??c、導向套的組裝:把安全閥墊裝入六角導向套中,要裝到底,并檢查安全閥墊工作面是否平整。在閥座和六角導向套接觸時,閥墊壓縮量應控制在0.15~0.25毫米;? ??d、注油閥體的組裝:將單向閥座連同限位套一起裝入注油閥體中,并裝入φ8鋼球,再用一字型螺絲刀擰緊壓緊螺套(擰緊程度要適當,以防單向閥座變形)。并把卸載閥閥墊裝入注油閥體。將閥針裝入閥座中,閥針端面不應露出閥座端面,并檢查運動是否靈活,再裝入閥套內。然后將連接螺桿擰入閥套并擰緊,擰緊力應為30~40N.M。用鑷子將六角導向套裝入閥套內,檢查六角導向套軸向運動是否靈活,應無卡阻,然后裝入φ8鋼球、彈簧座、安全閥彈簧,用調壓工具擰緊調壓螺絲。? ????安全閥部分裝好以后,將閥套裝入裝配套筒中(專用裝配工具),單向閥錐簧裝在連接螺桿上,套上左閥筒并與裝配套筒擰緊,用套筒搬手將注油閥體擰入連接螺桿(即注油閥體中卸載閥閥墊接觸連接螺桿后再擰緊1/4圈為宜)。然后?擰下裝配套筒,換上右閥筒。組裝好的三用閥,需進行調壓和試驗。安全閥的開啟壓力調定,是用調壓工具調整調壓螺絲的進退來實現的。????調好的安全閥應涂上M10乳化劑?封存。? 3.2、支柱組裝? 3.2.1、組裝前的準備:? ??a、注意嚴格清洗活柱、油缸、活塞、底座、手把體等零件,不允許有鐵屑和污物;???b、在手把體內表面,頂蓋與接長筒配合面,底座與油缸配合面及活塞與活柱配合面涂防銹油;???c、在活塞、底座上裝入O形密封圈及防擠圈,注意防擠圈的位置應緊靠O形密封圈的低壓側;???d、把Y型密封圈、防擠圈和導向環裝在活塞上,注意活塞導向環外徑應大于活塞的最大外徑。?3.2.2、活柱體的組裝順序:? a、將防塵圈和活塞導向環按次序(注意方向)裝在手把體上;? b、將手把體套入活柱體,應先在限位鋼絲圈槽中裝上一個O型密封圈(作為裝配工具),這樣手把體上的防塵圈就能順利通過,然后取下O型密封圈,將限位鋼絲圈涂油裝在活柱上,并測量限位鋼絲圈的外徑(應比油缸直徑小0.5毫米以上);?c、將活塞裝入活柱;?d、把復位彈簧掛在活柱體中。?3.2.3支柱的整體組裝:? ??a、將裝好的活柱體整體裝入油缸,并將手把體裝好,穿上連接鋼絲;? ??b、將頂蓋裝入活柱體,用彈性圓柱銷聯接好,所有彈性圓柱銷不允許露出,其開口應垂直于支柱的軸向方向。并注意使頂蓋126X126方體軸線與柱頭閥孔軸線平行;???c、將復位彈簧掛在底座彈簧掛環上,并將底座裝入油缸,穿好底座鋼絲;? ?d、裝上三用閥,并使三用閥卸載孔軸線垂直于支柱軸線;e、組裝完畢后,水平放置支柱,用手將活柱自油缸中拔出300~400毫米(對高度低的支柱可少拔出一些),活柱應在復位彈簧作用下自動回縮,若不能全部回縮,應拆開檢查,找出原因。? 3.3、組裝注意事項? 3.3.1支柱的組裝注意事項???? ??a、支柱的組裝按拆卸過程相反的順序進行。組裝過程中應注意下列事項:????????1)、嚴格清洗,壓氣次凈各零部件,防止臟東西進入系統。??? 2)、手把體內表面,頂蓋與接長管,活塞與活柱筒配合面,套管與護管,套筒與曲柄,?曲柄與滑塊,滑塊與滑塊體的配合面,組裝前應涂防銹油。???3)、活塞的組裝:?? ⑴、擰緊螺套時用力要適當,既要壓緊單向閥座,又不能因壓緊力過大、使單向閥座密封面變形而影響密封性能。??? ⑵、組裝后導向環外徑應大于活塞頭最大直徑。??4)、安全閥組裝:?? ?⑴、組裝前應嚴格檢查六角導向套等零件毛刺是否清除干凈。用鑷子夾住六角導向套,檢查在閥套中活動是否靈活,不得有卡阻澀滯現象。??? ⑵、壓緊螺釘應擰緊,安全閥墊工作表面應平整,不允許有凹凸現象,?六角導向套裝配時,應保證閥座對安全閥墊的壓縮量為0.2-0.3毫米。?⑶、閥針不允許露出閥座端面。?? ⑷、連接螺桿與閥套螺紋連接處應涂少量厭氧膠防松。??⑸、調好的安全閥調壓螺絲不應露出閥套端面。? b、組裝?? 1)、連接鋼絲應打入槽內,鋼絲頭部彎成“O”形(折回長度以不出槽為宜)?,保證手把體轉動過程中不致將鋼絲帶出。連接鋼絲裝好后,槽口用火漆或油漆膩子封口,以防鋼絲銹蝕。??2)、組裝安全閥時,應使閥套外圓端部一字形槽與活柱筒軸線平行。?? 3)、安裝頂蓋時,應按頂蓋內(?86毫米)中心線與閥體軸線平行,并符合圖紙裝配位置的要求;?? 4)、彈性圓柱銷安裝時,注意應使開口呈水平位置,安裝后圓柱銷口應有1~2mm間隙,在裝橡膠塞時,應防止圓柱銷開口堵塞,影響進氣。?? 5)、所有安裝彈簧擋圈處應涂防銹油。6)、組裝時不允許用鐵器敲打缸體和活柱筒等零件,支柱全部裝好后應按要求定量注入清潔的專用液壓油。??7)、組裝完畢的支柱,活柱應落到底,在搬運、保管過程中,不允許任意摔砸,防止零件損壞。? 4、工藝標準? 4.1、一般規定? ??4.1.1、單體液壓支柱檢修應全部解體,各部件清洗干凈,零件裝配前應仔細清洗,嚴禁用棉紗或棉織物擦拭密封面。更換損壞的零部件,對密封件和塑料件要全部更換。? ??4.1.2、維修好的支柱,應將內腔乳化液放盡。三用閥注液孔、柱頭孔用塑料堵堵好,以防臟物進入。? ??4.1.3、支柱維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,垂直或傾斜放置,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℃、空氣干燥的室內。? ??4.1.4、大修理主要是修理油缸、活柱體、活塞、底座、頂蓋、手把、復位簧,改制支柱、全面檢查零部件尺寸精度、表面粗糙度等。? ??4.1.5、活柱表面修復后應進行防腐處理,表面無凸出部分,允許留有輕微凹坑或劃痕,深度小于0.5mm,但凹坑處必須有鍍層覆蓋不漏基體。???4.1.6、按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組裝。? ??4.1.7、維修后的支柱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操作性能及密封性能檢驗,任何性能指標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許出廠。? 4.2、活柱體檢測項目及技術標準???依據MT/T549《單體液壓支柱維修規范》零件修復的精度:油缸內徑公差、直線度允許比圖紙要求低一級,活柱直線度、外徑公差允許比圖紙要求低兩級。? ??4.2.1、φ100mm缸徑的支柱外徑尺寸及公差應為φ92h9 ?mm。? ??4.2.2、外徑表面允許有輕微凹坑或劃痕劃痕深度小于0.5mm。???4.2.3、缸徑為φ100mm的支柱底口尺寸及公差應為φ80h9??mm,底口φ80h9?mm圓柱面 不允許銹蝕。? ??4.2.4、底口15°倒角處粗糙度Ra≤6.3μm。???4.2.5、表面硬度為HB(270~310)度。???4.2.6、鍍層厚度應為(45~60)μm。6)、組裝時不允許用鐵器敲打缸體和活柱筒等零件,支柱全部裝好后應按要求定量注入清潔的專用液壓油。??7)、組裝完畢的支柱,活柱應落到底,在搬運、保管過程中,不允許任意摔砸,防止零件損壞。? 4、工藝標準? 4.1、一般規定? ??4.1.1、單體液壓支柱檢修應全部解體,各部件清洗干凈,零件裝配前應仔細清洗,嚴禁用棉紗或棉織物擦拭密封面。更換損壞的零部件,對密封件和塑料件要全部更換。? ??4.1.2、維修好的支柱,應將內腔乳化液放盡。三用閥注液孔、柱頭孔用塑料堵堵好,以防臟物進入。? ??4.1.3、支柱維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,垂直或傾斜放置,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℃、空氣干燥的室內。? ??4.1.4、大修理主要是修理油缸、活柱體、活塞、底座、頂蓋、手把、復位簧,改制支柱、全面檢查零部件尺寸精度、表面粗糙度等。? ??4.1.5、活柱表面修復后應進行防腐處理,表面無凸出部分,允許留有輕微凹坑或劃痕,深度小于0.5mm,但凹坑處必須有鍍層覆蓋不漏基體。???4.1.6、按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組裝。? ??4.1.7、維修后的支柱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操作性能及密封性能檢驗,任何性能指標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許出廠。? 4.2、活柱體檢測項目及技術標準???依據MT/T549《單體液壓支柱維修規范》零件修復的精度:油缸內徑公差、直線度允許比圖紙要求低一級,活柱直線度、外徑公差允許比圖紙要求低兩級。? ??4.2.1、φ100mm缸徑的支柱外徑尺寸及公差應為φ92h9 ?mm。? ??4.2.2、外徑表面允許有輕微凹坑或劃痕劃痕深度小于0.5mm。???4.2.3、缸徑為φ100mm的支柱底口尺寸及公差應為φ80h9??mm,底口φ80h9?mm圓柱面 不允許銹蝕。? ??4.2.4、底口15°倒角處粗糙度Ra≤6.3μm。???4.2.5、表面硬度為HB(270~310)度。???4.2.6、鍍層厚度應為(45~60)μm。
液壓單體支柱維修工藝及質量檢修標準
? ? ?? 8?5.1.2、安全閥高、低壓密封性能試驗:?? ??安全閥應在不小于關閉壓力下進行高壓密封試驗;在≤2MPa壓力下進行低壓密封試驗;高低壓密封試驗均應穩壓2分鐘,不允許滲漏。????5.2、活塞?? ??組裝后應檢查φ9.5鋼球與單向閥閥座密封是否嚴密,在2MPa以下壓力下穩壓2分鐘,不允許滲漏。????5.3、通氣閥?? ?組裝后取下鋼球,往通氣閥中注入少量煤油,檢查閥芯密封是否嚴密,不允許滲漏。????5.4、支柱整體試驗??????5.4.1、操作試驗:?? ?a、檢查升、降柱是否靈活,作用在手上的力是否過大。??????b、測定每搖一次手把的活柱升高量是否達到規定要求。??????? ??c、檢查活柱行程能否達到規定高度。升柱過程中不允許出現活柱自動下縮現象。降柱速度不得大于規定時間,初撐力能否達到規定要求。?5.4.2、高、低壓密封試驗?? ?在支柱最大行程三分之二處進行試驗。?? ?a、高壓密封壓力為安全閥關閉壓力以上,低壓密封壓力應≤2MPa;???b、高、低壓密封各穩壓兩分鐘,不允許有壓降現象。??????? ??c、將支柱水平放置,檢查通氣閥動作是否靈活,密封性能是否良好。支柱水平或倒置時,不允許液壓油從通氣閥中滲漏。? ??d、檢查支柱各密封處、焊接處是否漏油。?? ??e、在打壓試驗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及處理辦法見下表: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